![]() 日志正文
|
||
说一件小事,一件大事。都是抗战期间,傅当国民参政会参议员时的事。 一次国民参政会上,关于中医问题,孔庚先生有个提案。他是赞成中医的,要求政府立法,保护中医。傅是反对中医的,两人辩起来,孔辩不过,动粗口辱骂傅。傅气急了说:“你侮辱我,会散之后我要和你决斗。”等到会散之后,傅真的在门口拦住孔要决斗。方才坐的远,没看清,这会儿看清了,见孔年事高迈(七十多岁了)又瘦弱异常,立刻将双手垂下说道:“你这样老,这样瘦,不和你决斗了,让你骂了罢!” 过后,罗家伦问他:“你这个大胖子,怎么能和人打架?”傅斯年说:“我以质量乘速度,产生一种伟大的动量,可以压倒一切!”
再说大事。 大体说来,抗战初期,国民党政府还是比较廉洁的,到了抗战后期,就开始腐败了。最有名的案子是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美金公债案。孔还是财政部长、中央银行总裁。事情是,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美国政府为了帮助中国抗战,同意借给中国政府五亿美元贷款。孔祥熙决定拿出一亿美元用做发行美元储蓄券的准备金,规定二十元法币可购一美元储蓄券,抗战结束后以此券兑换美元。最初社会上不知道这项公债有美元做准备金,还本还息时期又长,买的人不是很多。到了1943年秋天,售出还不到一半。后来通货澎涨,官价已到四十元法币换美金一元,黑市高达一百元换一美元。孔祥熙见有利可图,便下令停止兑换,剩余部分由中央银行购进。又由中央银行国库局局长拟具签呈,说所剩不多,拟请特准所属职员,照官价购进,还说这样做符合政府收购游资的宗旨,还可以调济财政部职员的战时生活。说的头头是道,孔祥熙就批准了。事后有人说,那个国库局局长取得合法手续后,第一批购买350多万美元,折合7000多万法币,全部送给了孔祥熙一个人。大致就是这么回事。 傅斯年知道了这件事后,决定在参政会上提议案揭发这件事。他觉得在全民族抗战期间,出这样的事太不应该了。真要做起来,他是很认真很细致的。收集了许多资料,装在一个小箱子里,开会期间,回到房间就藏在枕头底下,出去就带上,寸步不离。 在国民参政会上,他说了自己的看法,表示要在正式会议上提出。说他的这番话,不但在会场以内负责,在会场以外也负责,愿意对簿公堂,就是到法院打官司。会后罗家伦去看他,问他为什么敢说这个话。傅说:“我没有根据,哪能说这话。”还取出两张照片给罗看。 这事闹大了。好朋友王世杰劝他不要提这个提案,他不,说证据确凿,不必代为他担忧。 蒋介石知道了,让陈布雷跟傅斯年谈谈,说这样做对中国的形象不利,会影响美英将来对中国的援助。傅听从了陈的劝告,表示不提出提案,但一定要在参政会上提出质询。说到做到,果然1944年9月7日,张群向国民参政会提出施政报告后,傅斯年就提出他的质询。主要的有这么几条。第一条是国家规定政府官员不准做买卖,孔祥熙以前办有祥记公司,近来又成立了广茂新商号,请政府查一下这些公司有没有囤积居奇一类事,查一下孔祥熙的裕华银行跟国家银行的往来帐目。第二第,中央银行可以说是个谜,因为许多情形我们不知道,不过里面山西同乡很多。这个银行究竟是一个国家的机关,还是一个私人的结合。是国家的组织,何必一定要用山西人,这是怎么一回事。我们希望中央银行国家化,机关化。第三是黄金问题。第四就是黄金储蓄券问题了。 对傅的质询,财政部答复时,有的敷衍塞责,有的含混不清,有些坚决否认。 蒋介石怕事情闹大,亲自出面宴请傅斯年为孔祥熙说情。蒋傅人两的对话是样的: 蒋问:“你信任我吗?” 傅答:“绝对信任。” 蒋说:“你既然信任我,那么就应当信任我所任用的人。” 傅说:“委员长我是信任的,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作用的人,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。” 说到这里,傅有些激动,在座的人都不免为他担心,怕蒋介石发了火对傅斯年不利。不料这次蒋介石听了不光没有发火,还很感动,想不到傅斯年是这样一个正直的人。过后不得不另行设法,派财政部长俞鸿钧等人查办,一查肯定有问题。这时俞鸿钧是财政部长。抗战期间,部长常有更换,孔祥熙不兼财政部长了,还是行政院院长、中央银行行长。蒋介石没办法,只得免了孔祥熙的行政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。事情过后,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,说了他做这件事的动机。信上说: “我一读书人,既不能上阵,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哉?我于此事,行之至今,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,大难不在后来在参政会中,而在最出(初)一人批逆鳞也。若说有无效力,诚然可惭,然非绝无影响。,去年几几干掉了,因南宁一役而停顿故耳,故维持之者实倭寇也。至少可以说,他(指孔祥熙)以前是个taboo(禁忌),无人敢指名,今则……人人加以触(浊)物耳。士人之节,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。” 制抗战胜利后,又以一篇文章,《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》,把另一个行政院长宋子文赶下了台。
也简单说一下。 孔祥熙下台后,接他的是宋子文。1945年6月接的,很快抗战就胜利了,国民政府又回到南京。一开始傅斯年还是支持宋子文的。过了一段时间,看见宋实在太差劲,就开始反对了。《世纪评论》是宋子文系统的一个社会评论刊物。傅斯年的一朋友当主编,问他要稿子,他说你要是一字不改我就给。朋友说可以,他就给了一篇文章,叫《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》,这位朋友因为事先答应了,也就原文照发。 文章里说,“我真是愤慨极了,一如当年我在参政会要与孔祥熙在法院见面一样,国家吃不消他了,人民吃不消他了,他真该走了,不走一切垮了。当然有人欢迎他或孔祥熙在位,以便政府快垮。我们是救火的人,不是趁火打劫的人,我们要求他快走。” 有趣的是,这篇文章发表的第二天,傅斯年正好去国防部找陈诚,在楼梯上碰见了宋子文,他上楼,宋子文下楼,两人互相不理睬,擦肩而过,事后傅斯年对人说:“我们两个人都把头偏过两旁,装作互相没有看见的样子。” 傅斯年的这篇文章一发表,各地报刊纷纷转载,用这样激烈的言辞批评政府大员,痛快淋漓,无所顾忌,实在是惊世骇俗。事情闹大了,蒋介石也不好再袒护这个小舅子,宋子文只好辞去行政院长之职。 对他的动机,不光当时,就是现在,也有不同的看法。我的看法是,这样的事,只看结果就行了。你说他动机不纯,你也来上这么一下,敢吗?
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傅斯年:一个人间最稀有的天才(四)
下一篇:傅斯年:一个人间稀有的天才(六)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